“原乡人”李渊:传承童年味,守住客家情 | 东源“四乡人”走在乡村小道上①

09-30 9阅读 0评论
作者 郭雨欢 2024-09-30 15:31

编者按

随着“百千万工程”、乡村振兴、“双百行动”的深入实施,近年来,东源县城、乡镇和乡村正悄然发生深刻变化,各类人才也纷纷涌现,他们是长在东源的“原乡人”,是返乡创业的“归乡人”,是投资和发展东源的“新乡人”,是乐游东源的“游乡人”。东源县立足县域实际,以乡情乡愁为纽带,引育、扶持“四乡人”涵养乡村人才,发挥独特优势,实现“原乡人”安居,“新乡人”赋能,“归乡人”乐业,“游乡人”休闲,推动城乡融合,使乡村既成农民的幸福家园,也是市民的生态乐园。

即日起南方+东源频道联合东源县委办、县委宣传部,聚焦东源“四乡人”,展现他们行走乡村大地的奋斗故事。敬请关注!


9月21日,李渊在和平县阳明镇和紫金县柏埔镇,22日,在龙川县佗城镇,23日,在连平县油溪镇。近段时间,李渊正忙着给河源多个乡村的妇女群众进行客家小吃制作培训。

“原乡人”李渊是东源县黄田人,1996年进入社会以来,他在城市里摸爬滚打,卖过衣服、做过餐饮、开过小店,尝试过广告、智能化工程等17个行业,但多以失败告终。

2018年,年近40岁的他进入了人生最低谷的时期,他意识到健康和平安才是最重要的,也把创业方向转到健康饮食上来,成立客+李记传统食品,主要制作销售皇帝馒头、三味艾粄、三味油果、核桃糕、雪梨膏等客家传统美食,均采用纯天然食材、纯手工零添加的制作手法。

创业初期依然艰难,用李渊的话来说,这段时间没资金、没师傅老师、没带路人,门店一度亏损到2019年,甚至没钱付租金、发工资。

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?

李渊自幼由奶奶照顾长大,与她感情很深。逢年过节,奶奶在厨房做油果和艾粄的身影,是他童年时最快乐的记忆。艾粄的清香、油果的甜蜜……这些童年美食的味道指引他找到了如今最热爱的事业,他想把这个味道传承下去。

为了做出有特色有品质的产品,李渊买遍了河源大街小巷最常见、最热门的小吃。“不仅要一口一口尝过来,还要称好每一款的重量,比对肉馅、豆沙的含量,准确记录。”自己揉面、包馅,尝试之后,李渊在传统口味上进行创新了十余种品类,蛋黄肉松馅、咸香肉馅的艾粄都很受年轻人的喜爱。

河源大大小小的农村,李渊都去过,只为寻找优质的农产品。清明时节的野生艾草最嫩、最香,店里有2000斤的需求量。只要听到谁家的材料好,他会马不停蹄去查看、采购,芝麻、糯米、红豆……每一种小吃原材料都经过了严格把关。

多年来,李渊抓住各种线下活动参展推广,还经常举办DIY交流互动、美食沙龙等活动,收获了不少回头客、新客户。加上线下大订单客户和线上订购客户,客+李记小吃已经积累了线上线下近10万消费者。李渊把这段过程总结为“从喜欢到热爱,再到疯狂推荐”。

今年初,李渊在与朋友的交流中了解到“梦启糖巢”乡村创客创业大赛。抱着增加曝光量,宣传小吃的想法,他报了名,参加培训听课。出乎他意料的是,“客+李记”传统食品制作项目一路过关斩将,从17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最终拿到了大赛一等奖。

李渊回忆起参赛的整个过程,直言收获颇丰:“不仅学习到了系统完整的乡村创业知识和有关运营模式,自己的格局也有所提高。”他要继续探索创新,致力发展连锁实体店,带动乡镇居民家门口就业创业的同时,更好地传承客家传统美食。

国庆前夕,客+李记位于糖巢未来社区的五卡门店正在紧锣密鼓装修。李渊已经想好了国庆期间开店试业美食DIY的具体环节,要把最美味的客家美食带给大家。

延伸:

“原乡人”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。他们凭借手艺和创业精神,有了手艺人、农家乐经营者的“新角色”体验,带着建设家乡的信心奔向共同富裕。

近年来,东源县以产业扶持政策为牵引,鼓励致富带头人乘势而上,激发“原乡人”创业热情。如涧头镇涧头村的李振伟就依托家乡好山好水的资源优势,成立河源绿纯食品有限公司,二十年来围绕客家糯米酒的原料、工艺等环节不断创新带动,打造出占地500亩集生产、科研、文旅于一体的客家传统食品文化生态产业园。

同时,东源通过“梦启糖巢”项目建设、举办乡村创客创业大赛,设立全市首个农创客讲习所,培育了客+李记、万绿智汇鱼、榕树咖啡等有创意又接地气的乡村项目,汇聚各方力量培育一批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优秀农创客,为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添智赋能。

策划:张松新 张小龙

统筹:魏金锋 蓝天明

撰文:郭雨欢 张小建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9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