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——写在2024年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

昨天 865阅读 0评论

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——写在2024年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

10月6日,西安市鄠邑区群众在收割玉米。记者 田若楠摄

  金秋时节,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三秦大地的广袤田野间铺展。目前,全省秋收秋播、秋粮收购工作正有序推进。

  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,主题是“粮安天下,共建更好生活,共创美好未来”。‌‌近年来,我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首要任务,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,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,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
  依法治粮

  夯实粮食安全法治根基

  在9月30日结束的宝鸡市秋季农资市场市县联合交叉检查中,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对全市部分农资生产企业、农资经营户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了随机检查。

  “对检查中发现的比较轻微的问题,执法人员现场宣讲法律法规,责令改正。对检查组带回的3个案件线索,将进一步依法立案处理。”10月13日,宝鸡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风说,今年以来,宝鸡市陆续开展多项执法专项行动和专项治理行动,有力地打击了农资领域违法行为,净化了农资市场环境。

 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。近年来,我省持续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规,强化监督管理和执法,多样化、多元化做好普法宣传,切实保障法律有效实施。

 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推进我省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立法,向省人大提交了《陕西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(草案送审稿)》,并持续推动建立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》实施配套制度,积极促进系统集成、覆盖全面的制度体系形成,确保依法治粮。

  此外,我省不断加大涉农领域执法检查力度。上半年,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开展“绿剑护粮安”执法专项行动,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15725个,现场纠正不规范行为1701起,责令整改问题681起;截至9月底,省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受理处置各类投诉举报7起,帮助追回拖欠售粮款33万元,推动进入司法程序案件涉及金额400万元,依法作出行政处罚12起,为规范农业生产秩序、保障粮食安全、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提供服务保障。

  兴粮保供

  坚决守住管好“天下粮仓”

  10月9日,在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,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,收割机开进农田,进行收割作业。

  “我们合作社的500亩示范田,采用玉米‘5335’密植增产增效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,获得秋粮丰产丰收。经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现场实收测产,玉米平均亩产905.7公斤,这是我省夏玉米亩产首次突破900公斤。加上夏季小麦产量,示范田小麦、玉米两料总计亩产1667.67公斤,创造了全省500亩以上大面积连片小麦—玉米‘吨半田’两料单产的新纪录,且在同一块地连续3年实现‘吨半田’。”西安市阎良区武屯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阳明说,“有了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、良制的协同推进,现在种地越来越轻松,也越来越高产。”

  仓廪实,天下安。近年来,我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“三农”工作的头等大事,不断提升粮食产能,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。2023年,陕西粮食总产量达1323.7万吨,平均亩产达291.91公斤,总产量和平均亩产均创历史新高。

  做强做优粮食产业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。

  10月11日,在甘泉县工业园区陕西粮农谷添力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,工人娴熟地操作着小米深加工设备。这些小米经过除尘、包装、装箱等环节,成为包装精美的特色产品。

  “这条小杂粮生产线去年投产,年加工量为两万吨。3条包装线全部投产后,预计年销售收入两亿元。”该公司生产部部长孙爱保告诉记者,延安小米的优良品质得到消费者认可,企业日销量可达8000单至1万单。

  我省不断做强做优粮食产业,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,进一步提高粮食系统的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保供能力。今年以来,由我省牵头,西北五省区共同构建西北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。截至9月底,全省共有各类粮食应急保障企业2400余家,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、保障基础不断夯实。

  节粮减损

  精打细算耕好“无形粮田”

  10月7日,在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庙王村的一处农田里,一台玉米籽粒收割机正在收获玉米。农机手驾驶着收割机向前推进,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玉米茬。

  “我的诀窍就是尽量开慢一点,让滚筒转速低一点,降低掉籽率。”渭南临渭区绿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田欢说,“我们会尽量减少在农田里的粮食浪费。”

  田欢是合作社一众农机手里收获作物浪费最少的“好把式”之一。他告诉记者,近两年,合作社普及机收减损知识后,粮食作物机收损失相较往年明显下降。

  减损就是增收。我省十分重视机收减损工作。每年夏收、秋收前,农机部门都会加强对农机作业服务组织、农机大户的粮食机收减损操作技术培训,宣传普及机收减损知识,加强技术指导和督查,督促提高作业质量,减少机收损失。

  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,而储粮科技的进步让节粮减损这块“无形粮田”更具潜力。

  在陕西粮农杨凌储备库有限公司,宽阔整洁的厂区矗立着一座座巨大的粮仓。仓内堆满粮食,粮面平如镜、走道直如尺。

  “为了让粮食在库里储存更安全,去年10月,我们在省内率先安装了储粮虫害远程监视检测系统,打开手机就能随时监测储存粮食的害虫滋生情况和害虫防治效果。我们还在玉米仓房安装了粮食专用空调和内环流管网,让粮食住进‘空调房’,有效降低了高温季节的粮食损耗。”该公司总经理殷建辉说。

  为更大程度实现“颗粒归仓”,我省积极开展优质粮食工程绿色仓储提升行动,不断探索、实践应用科技储粮、绿色储粮新技术新方法。2023年,我省落实财政资金63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绿色仓储提升改造,新建和改造仓容40万吨。目前,省级储备粮综合损耗率由0.9%降至0.7%。(记者 吴莎莎)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865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