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内外名师齐聚惠东,“鹅城教育大讲堂”分享好老师的育人故事

09-30 6阅读 0评论
作者 张国威;梁维春;谢志清 2024-09-30 17:32

9月30日,“鹅城教育大讲堂”惠东专场报告会开讲。来自基础教育、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者、名校长等现场解读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,通过实际教学中的亲身经历,分享一个个生动的育人案例,进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,助推惠州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
福建省漳浦一中教师陈荣龙:

“双名计划”培养新时代大先生

如何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?福建省漳州市漳浦一中党委书记、正高级教师陈荣龙提出了新的培养路径——“双名计划”。陈荣龙解释,“双名计划”不仅要培养“名师”,还要培养“名校长”。

“基础教育领域的‘名师’,需要懂得学生成长规律、学科发展规律、课程和教学规律以及教师成长规律。”陈荣龙说,“名师”要广泛涉猎基础教育领域学术观点,具备基础教育的大视野、大格局,成为学生的“经师”和“人师”。

“名校长”则需要及时、准确地解读国家重大教育政策,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政策。“名校长”需进一步凝练教育理论,提升教育教学、办学治校能力,甘为人梯,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。

“教师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,还得要自我修炼,努力攀登。”陈荣龙勉励现场的师范生,理想信念是大先生的灵魂,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,锤炼好立德树人的基本功,具备为祖国服务、为人民造福的真本领。

惠州学院教授冯爱琳:

爱在左责任在右,有爱才有责任

围绕“仁爱之心”四个字,冯爱琳结合自己29年的教育生涯,给现场师生分享了她的育人故事。

在成为大学老师之前,冯爱琳曾是一名乡镇中学老师。冯爱琳还记得,在她所在的中学里,有一名学生上课不听讲,作业也经常没有按时完成,调皮的行为惹得冯爱琳常常找他谈话,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。后来,该学生向冯爱琳坦白,自己家里发生了变故,他想要出去打工,因而想让学校以表现不佳为由,顺理成章将他开除。

这件事给了冯爱琳很大的震撼,也进而让她思考,教师的责任是什么?

后来,她成为大学老师,主张用爱心引导学生。冯爱琳解释,爱在左,责任在右,有爱才有责任,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教书育人的责任,教师需要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。

“回望我的教学生涯,有困惑、有艰辛,但更多的是幸福,是满足。”冯爱琳表示,绵绵用力,久久为功,做学问之师,更做品行之师,这是她选择做教师的初衷,也是她持续奋斗的方向。

惠州市特殊学校校长黄涛:

教育家精神根植于普通教师的坚守之中

“教育家精神并非仅存在于卓越教育家身上,它更深深根植于普通教师的坚守之中。”惠州市特殊学校校长黄涛用身边优秀教师的经历,向现场观众分享教育家精神的内涵。

黄涛介绍,2006年从西南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雎远佳,独自背上行囊来到惠州市特殊学校,这一待就是19年。在这期间,她对教育事业满腔热忱,勇挑责任重担,敢于创新,关爱尊重学生,堪称学校的中流砥柱。

“各位虽然不可能每一位都成为教育家,但教育家精神却可以在我们每一位身上体现。”黄涛透露,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,他们看似平凡的坚守,却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感人的教育画卷。

河源市和平县福和幼儿园园长叶雪妙:

教育家精神是名园长工作室的动力源泉

在学前教育领域,身为河源市名园长工作室主持人,叶雪妙认为教育家精神尤为珍贵。叶雪妙解释,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以儿童为中心,尊重儿童的天性,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,同时,要勇于创新,敢于突破传统束缚,为孩子们提供更加多元化、个性化的教育体验。

名园长工作室是培养教育家型园长的重要平台,而教育家精神是工作室的动力源泉。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,叶雪妙认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滋养与引领,教育家精神不仅引领了发展方向,激发了工作室成员的内在动力,还促进了团队建设,“教育家精神是幼教梦的扬帆之舵。”

“下来,我们将发挥名园长工作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,带动更多园所和教师加入到幼教改革的行列中来,共同推动幼教事业的繁荣发展。”叶雪妙说。

惠东县港口中学校长黄燕坚:

教育是一场净心的修行

“教育是爱与被爱,这个过程是心灵的净化过程。”惠东县港口中学书记、校长黄燕坚将教育比作是一场净心的修行,“净心,既是对受教者心灵的净化,更是教育者本身心灵的自我净化。”

在乡镇,不少学生出身“寒门”,他们常常因家庭的贫困,而被迫放弃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。黄燕坚在得知此事后,便当即表态:“我们绝不落下贫困家庭的孩子。”

黄燕坚采取幸运抽奖的方式,主动让贫困学生成为“幸运儿”,进而鼓励他们参与活动。“不管他的成绩怎么样,也不管他平时的表现怎么样,都要让他们体面地去参加,而不是感觉被怜悯地去参加”,黄燕坚说,“不能让他们的青春因为贫困而留下遗憾。”

天气渐冷,黄燕坚就组织学校行政领导,给贫困家庭的学生送保暖内衣。每一次献爱心,黄燕坚总是在他们放学之前完成,送完衣服后,他还要叮嘱家长,不能跟孩子们说他来过,更不能说他送来了衣服。“我想,穿在孩子们身上的只是一件保暖衣服,而不是沉重的贫困标签。”黄燕坚说。

黄燕坚默默地维护着这些贫困学生的体面和尊严,而他的学生也同样看在眼里。今年高考,他曾经的学生汪嘉诚顺利考上了清华大学,在去学校的前一天,汪嘉诚把录取通知书的纪念品送给了黄燕坚。学生的感恩让他感到欣慰,“学校是充满爱的地方,在生命的历程里,根植于爱的土壤,每一个生命才会有向善、向上的力量。”

相关>>

校地联动+纵向帮扶!惠州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走进惠东

采写:南方+见习记者 张国威 南方+记者 谢志清

摄影:南方+记者 梁维春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6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目录[+]